马克思主义教研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学校按照吉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并依据《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在2010年11月我校迎接吉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检查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再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开展了全面的自查,对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现从以下三个方面作总结报告。
一、课程建设自查情况
学校党委和校领导高度重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新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学校党委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坚持把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并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
1.组织管理
1.1领导体制
为加强领导,保证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学校党委对原“两课”教学工作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主管副书记和教学副院长任副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领导小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了组织领导上的保证。学校于2005年12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实施意见》强调要抓好课程建设,切实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要创新教育方式,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要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发挥政治优势,进一步强化党、团和学生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队伍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要切实加强领导,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
1.2工作机制
1.2.1为保证新课程方案的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有关重大问题纳入到校党委(常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题中,校党委(常委)会议、校长办公会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工作,会议决议、决定能够得到及时贯彻落实。
1.2.2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校领导坚持每学期深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听课3-5次,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课堂理论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同时,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校领导经常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开展调研,定期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汇报,及时解决有关课程建设的实际问题。
1.2.3学校将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学校重点课程加以建设。目前,我校5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含“形势与政策”)中,有4门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其中2门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优秀课程所占比重为80%,在全校各教学部门中最高。2010年,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确定为校级重点规划学科加以建设。
1.2.4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学校统筹安排,有效协调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财务处以及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学工部(处)、团委等党政部门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之间的关系,各部门在工作中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教研立项、科研立项、社会实践、学科建设等各方面政策和措施的贯彻与落实。
1.3机构建设
1.3.1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一直为直属学校领导的、与学校其他院系行政同级的二级机构,负责并承担全校本专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任务,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1.3.2长期以来,学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机构建设,选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和高度责任心、具有高级职称和硕士以上学位的专职机构负责人。
1.3.3在机构建设与课程建设中,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以保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近年来,学校先后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配备了复印机、传真机、照相机、摄像机、DVD机、大屏幕背投电视等设备,并为各教研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卷柜,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办公桌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机构拥有独立的图书资料室,在资料室建设中,每年订阅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求是》《高校理论战线》《半月谈》《哲学研究》《教学与研究》《晾望周刊》《社会科学战线》等重要期刊在内的40余种社科期刊,并积极创造条件购买教学图书和音像资料,充分保证了教师教学与科研需要。
1.4专项经费
学校在实行财务项目管理中,每年在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所需正常办公经费的同时,能够从师培经费中提取一定经费用于教师培训、考察与学术交流。
2.教学管理
2.1管理制度
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依据学校教学管理文件的规定,并结合自身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实际,组建了部门内部的教学质量检查组,并在期初、期中、期末深入开展教学检查。为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相继建立了较为健全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岗位练兵(含新教师试讲)制度、学生意见反馈制度、考勤制度、考试巡视制度、图书音像资料借阅制度、教学设备使用与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并根据发展建设需要及时进行修订。各项规章制度能够得到认真执行,有效保证了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档案齐全,建设规范。
2.2课程设置
2.2.1 2005年9月,学校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于2005年秋季开始在全校三个年级同时开出。2006年7月,根据中央16号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际情况,重新修订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对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并从2006年秋季开始在全校本专科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方案,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
课 程 名 称 |
总学时 |
总学分 |
开设学期 |
本
科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54 |
3 |
一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6 |
2 |
二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54 |
3 |
三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108 |
6 |
四、五 |
形势与政策 |
128 |
2 |
一、四、六 |
专
科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54 |
3 |
一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72 |
4 |
二 |
形势与政策 |
64 |
1 |
一 |
全校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严格执行规定的学分和学时,保证了新课程方案的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
2.2.2为更好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国际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变化,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公共选修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学时,计1学分。该选修课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设的其他选修课(如“大学生与法”“中国通史”“中日关系史”“《论语》选读”“老子哲学思想解读”等)的开设均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在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3教材使用
2.3.1在实施新课程方案中,所有课程均使用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并为全体教师每人配备一套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在使用统编教材的过程中,全体任课教师除了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外,还以课程组为单位,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进行集中学习和研讨,以保证教材使用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2.3.2“形势与政策”课按照教育部每学期下发的教学要点并结合重大时事问题进行教学,每学期为学生讲授6个专题,内容分别涵盖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教学中选用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出版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制作的《时事》DVD开展教学。其中,《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保证开设本门课程的学生人手一册。通过学生反馈的意见以及学生作业证明,《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对学生深入学习、理解和把握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很有帮助,因此学生对《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非常喜爱。
2.4课堂教学
2.4.1为保证教学效果,学校在每学期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时,能够从教学需要出发尽量控制课堂人数。在教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小班教学。另外,在组建合班课堂时,我们尽量将文科与文科学生组建在一起,理科与理科学生组建在一起,这样,教师可根据文理科学生的不同基础开展不同层次与深度的教学,这是我们在教学中积累的良好经验。
2.4.2在排课中,能够尽量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需要出发,合理安排授课时间,保证教学效果。
2.5实践教学
新课程方案实施后,学校及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中,并确定了相应的学时。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下发后,根据吉林省教育厅的通知要求(吉教思政字〔2008〕15号),我们重新修订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新计划分别从本科课程中划出共40学时用于实践教学,计2学分;从专科课程中划出20学时用于实践教学,计1学分。为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学校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划拨了专项经费。每学期开学初,各教研室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并按照实践教学方案组织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期末进行实践教学总结。目前,我们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有长春市伪满皇宫博物院、长春市慈善会、吉林省孤儿学校、奋进乡敬老院等10余个,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基本覆盖所有学生。同时,为保障实践教学稳定有序,制定了完善的实践教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另外,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注重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相关教育。例如:教师组织学生成立“‘论语’协会”,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结合重要的事件和时间节点,面向学生开展形势报告会和学术讲座。
2.6教学方法改革
2.6.1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为此,在新课程方案实施中,我们组织全体教师集体研讨并鼓励教师大胆实践新教学方法,形成了以“课前新闻播报法”、“小品表演法”、“学生讲授法”、“修身实践法”、“成长日记法”、“期末报告法”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部分教师实践的新教学方法获得了校级以上教研立项。在教学手段应用上,我们将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均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全体教师在参考优秀教学课件的基础上,自制富有特色的教学课件,在教学中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我们还为全体教师每人配备了一套射频翻页激光笔设备,使多媒体教学更为灵活。同时,我们组织教师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多媒体技术使用的经验,以便不断提高使用效果。
2.6.2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积极探索考试方法改革,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两部分。期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的期末考核为开卷笔试形式,考核内容适当增加材料分析题所占比重,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以出勤情况、课堂听讲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情况等为依据,占总成绩的3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的期末考核采取随堂测验的形式,测验内容均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实践证明,这种考试评价方式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考查出学生学习的效果,还有利于促使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2.7教学成果
由于我们长期大力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使得课程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目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已先后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课程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2006年,我校选派教师在全省“形势与政策”课程培训班上做了观摩教学,获得了培训班全体教师的一致好评;2007年,我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被省教育厅评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奖,1名教师被评为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2007年我校教师制作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课件被评为全省高等教育技术成果奖二等奖;2008年,我校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评比中获得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007年以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教研、科研课题20项。
3.队伍管理
3.1政治方向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宣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均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相关专业,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在揭批“法轮功”、反对“台独”等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问题上坚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吉林省洪灾等自然灾害发生后能够积极投身到救助工作中,在捐款捐物方面积极踊跃,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发挥了很好的表率的作用。2005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捐资,并吸收社会捐资,先后资助了7名品学兼优的特困大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吉林日报、吉林教育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由于师资队伍政治素质强,敬业精神高,因此获得了众多校级以上奖励。其中,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德育教研室先后两次被评为校级“巾帼文明”示范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组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名教师曾获得长春市“师德标兵”称号;2名教师曾分别获长春市高教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3名教师获校级“师德标兵”称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在党支部多次被评为长春市文教系统先进党支部、校级先进党支部。
3.2教师选配
3.2.1我校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23人,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8459人,师生比为1:367,符合教育部关于师生比不低于1:400的要求。23名专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编制在马克思主义教研部。
3.2.2学校建立开放、灵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配置机制,吸引、鼓励校内相关专业学术带头人、教学骨干和党务工作者,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建立一支比较稳定的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的聘任经学校教务处审批。
3.2.3近年来,学校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对新教师学历、政治面貌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3年以来,新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均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相关专业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以上的毕业生,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并且均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进一步保证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政治方向正确、政治立场坚定、业务基础扎实。
3.3培养培训
3.3.1按照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和省教育厅关于新任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的要求,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上岗前均按时参加省级岗前培训,并通过培训考试,获得岗前培训证书。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实施后,我校组织全体专任教师参加了由省教育厅组织的各门课程培训;有部分教师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新课程(含“形势与政策”课程)培训;每年有4—6名教师参加由省教育厅、省委党校、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共同组织开展的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通过参加课程培训、骨干研修,使教师更好地吃透了教材,把握了教学规律,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2学校积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创造条件,并制定了2009-2013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观考察实施方案。近年来,我们每学年安排2—5人参加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赴上海浦东、西柏坡、井冈山、深圳、延安等地的学习考察活动,并组织教师到长春市农博会、长春市第一看守所等场所开展参观调研,以及参加其他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扩大了教师的视野,增长了阅历,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3.3.3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能够积极创造条件,选派教师参加脱产或半脱产进修,通过进修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3.3.4学校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目前,我校40岁以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占69.6%,高于本校各专业教师平均水平54.7%。
3.4职务评聘
3.4.1学校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中,同等条件下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倾斜,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岗位所占比例不低于学校重点学科高级岗位设置的平均水平。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级职称教师11人,占23名专任教师总数的47.8%,高于全校所有学科专业专任教师平均水平37.9%。
3.4.2在职称评审中,学校制定了有效激励教师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评定依据和标准,将教师获得的教学成果奖、主持的教科研项目、被有关部门采纳并发挥积极作用的社会调研报告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的重要依据。
3.5经济待遇
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岗位津贴和课时费等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工作量和课时酬金的计算标准和其他专业课教师一致,合班上课还要乘以较高的系数。其中,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每学期都要更新教学内容,教师工作量较大,所以学校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教学工作量和课时酬金在乘以相应系数的基础上,再按2倍计算和发放,保障了教师的利益,激发了教师的教学动力。目前,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际平均收入远高于其他专业教师的平均水平。
3.6表彰评优
学校在评选年度先进、优秀主讲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各项工作中,都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确定一定的比例,统一进行表彰。每评选年度,均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得“先进个人”、“优秀主讲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4.学科建设
4.1学科建设
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承担全校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科研工作,不办本科专业。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作为重点规划学科加以建设。
4.2科研工作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申报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教研和科研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课题,并组织教师参评各种科研成果奖。2007年以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教研、科研课题20项,校级教研、科研项目29项;获得校级以上教研科研成果奖17项。
二、课程建设特色与成绩
(一)特色
多年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直坚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并形成了以“课前新闻播报法”、“小品表演法”、“学生讲授法”、“修身实践法”、“成长日记法”、“个体咨询法”、“期末报告法”为主要内容的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法体系。
课前新闻播报法:每堂课教师讲课前留出5-10分钟,让2名学生就自己事先准备的一周内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进行播报和点评,教师作引导总结,目的是激发大学生关注时事政策和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小品表演法: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人生困惑及道德冲突等以小品的形式搬到课堂,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能力及是非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讲授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熟悉的内容或感兴趣的知识点,自选内容,精心准备后为大家讲解,然后其他同学提问,以此调动全体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并通过相互交流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修身实践法: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亲身体验、践行立身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如引导学生考试时有无监考教师一个样,寝室卫生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使学生通过日常修身实践养成诚信等优秀品质。
成长日记法:引导学生写个人成长日记,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任课教师对学生成长日记做细致认真的批阅,捕捉学生成长中的闪光点加以鼓励肯定,激发其自我成长的信心和勇气;发现思想行为存在偏差的学生,教师不仅通过批阅加以引导,必要时找学生面谈,通过个别沟通、引导更好地解决问题。
个体咨询法:通过开办“心灵驿站”,面向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心理咨询教师全部参加过心理咨询师培训。
期末报告法:通过一学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让学生撰写一学期的学习报告,一方面教师用以了解学生的收获,另一方面检验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确定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彻底得到了改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结合学校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中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思想渗透,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学生评教和学生座谈反馈意见,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成为大学生喜爱的课程。
(二)成绩
在学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水平均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提供了根本保证;二是教学管理制度健全规范,教学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教学与科研工作稳定有序;三是师资队伍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高,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业务能力过硬;四是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特色突出,效果明显。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取得的具体成绩主要有:
1、200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2010年经过复查重新被确定为省级优秀课。
2、2006年,我校2名教师分别在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培训班上为全省参培教师做了观摩教学。
3、2007年,我校教师在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培训班上为参加培训人员进行了新课程培训。
4、2007年,我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被省教育厅评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奖,1名教师被评为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
5、2007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后更名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
6、2007年我校教师制作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课件被评为全省高等教育技术成果奖二等奖;
7、2008年,我校组织6名教师参加了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评比,并获得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8、2008年,我校教师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交流与学术研讨会上介绍了我校教学改革经验,使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经验得到了推广。
9、2007年以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教研、科研课题28项。
10、2007年,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直属党支部被长春市高校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
11、2010、2011年,马克思主义教研部连续两次在长春市“高校文明杯”评比活动中荣获“先进基层单位”称号,1名教师荣获先进个人称号。
12、2011年,教师获吉林省高校优秀教材奖三等奖1项,获吉林省高教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
13、2011年,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直属党支部被吉林省高校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名教师被省高校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4、2011年,马克思主义教研部被长春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授予“巾帼文明示范岗”荣誉称号。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通过努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和大学生自身成长规律的研究还需广泛开展,课堂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还需不断加强。
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我们将继续以中央16号文件为引领,按照中宣部、教育部、省教育厅和校党委的有关要求,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完善课程建设机制,总结课程建设经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2、积极创造条件,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教师有充足的机会和条件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学习考察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
3、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严格控制合班课堂人数,合理安排上课时间,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号召力和感染力。
4、在巩固现有2门省级优秀课程的基础上,争取3年内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并再增加1门省级优秀课程,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成为对大学生最有帮助、最受大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课程。